钱三强(1913年10月16日—1992年6月28日),原名钱秉穹,浙江绍兴人,是中国核物理与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国原子弹之父”和“两弹一星元勋”。以下是其主要生平和成就的总结:
一、早年求学与学术背景
出生与教育 钱三强出生于浙江绍兴,少年时期随父迁居北京。1932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36年毕业后进入清华大学物理系学习。
海外深造
1937年赴法国巴黎大学镭学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师从居里夫妇,研究钋的放射源。1939年完成博士论文《α粒子与质子的碰撞》,1940年获法国国家博士学位。
二、科研成就与贡献
核裂变研究
钱三强与夫人何泽慧共同发现铀核的三分裂和四分裂现象,并提出科学解释,为核武器研发奠定基础。
学术荣誉
- 1946年获法国科学院亨利·德巴微物理学奖;
- 1955年被选为数学物理学部学部委员,后任中国科学院学术秘书处秘书长。
国产化与团队建设
- 主导中国第一批核物理实验设备的购置与研制,推动“两弹一星”工程;
- 培养了大批核物理人才,曾任浙江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等职。
三、战略地位与影响
国家战略布局: 在钱三强的领导下,中国从无到有建立完整核工业体系,为国防现代化奠定基础; 精神象征
四、个人品质与荣誉
集体主义精神:拒绝国外优越条件回国,被誉为“两弹一星元勋”,但始终强调团队贡献;
晚年贡献: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钱三强的一生是科学与爱国情怀交织的典范,其科研成就与奉献精神至今仍激励着中国科技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