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字璱人,号定庵(后更名易简、伯定),又号羽琌山民,是清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和改良主义先驱者。以下是关于他的详细信息:
一、字号与别称
字号:
- 初号 定盦(一作定庵),后更名为 易简(字伯定),再改为 巩祚。
别称:
- 包括 钱人(据《说文》四大家之一龚禔身赠言》)、 羽琌山民(晚年居所及号)。
二、生平背景
出身与家族:
- 出生于浙江仁和(今杭州),出身官宦学者家庭,祖父龚禔身曾任内阁中书,父亲龚丽正官至内阁中书、军机章京。
教育与职业:
- 自幼受良好教育,曾中过顺天乡试(1813年),但未中举。曾任礼部主事、宗人府主事等职,后因主张改革弊政被贬官。
政治主张:
- 主张“更法”“改图”,批判清廷腐败,支持林则徐禁烟运动,是近代改良主义先驱。
三、文学成就
作品特点:
- 诗词风格豪放奔放,善用象征、隐喻手法,代表作包括《己亥杂诗》《定盦文集》。
历史评价:
- 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其思想和文学对后世影响深远。
四、重要经历
仕途挫折:48岁(道光十九年)辞官南归,次年病逝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
晚年活动:
居住昆山羽琌山馆期间,继续从事学术研究,著有《国语注补》《楚辞名物考》等。
龚自珍的字号“定庵”源于其安定天下的抱负,而“羽琌山民”则体现了其隐居生活的闲适与超脱。其一生以诗文著称,更以改革精神影响中国近代思想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