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于教诲人而不知疲倦”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含义
指教导他人时充满热情且不知疲倦,强调教育者的耐心和奉献精神。该成语常用于形容教师、导师等职业人士的奉献态度。
二、出处与背景
最早出自《论语·述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孔子在此表达了自己对学习与教育的执着态度,强调教育他人是自身修养的体现。
三、用法与结构
语法功能
可作谓语(如“他诲人不倦”)、定语(如“诲人不倦的老师”)或状语(如“他诲人不倦地指导学生”)。
近义词
包括“谆谆告诫”“耳提面命”“循循善诱”等,均表达耐心教导的意思。
反义词
如“不教而诛”“误人子弟”,前者指不教育却加以责罚,后者指错误引导。
四、典型例句
教育领域
“张老师诲人不倦,培养了无数优秀学生。”
“她一生勤勤恳恳,诲人不倦,是学界公认的楷模。”
其他场景
“这位导师诲人不倦,常为弟子解答疑难问题。”
“他诲人不倦的精神感染了整个团队。”
五、相关典故
春秋时期,孔子在困境中仍坚持教育弟子,如樊迟问农活时,他坦承不如老农,体现了其“诲人不倦”的品质。
综上,该成语通过孔子的名言传承下来,成为中华文化中教育美德的典型代表。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