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21年延时放学政策,综合权威信息整理如下:
一、政策背景与目标
为缓解家长接送难问题,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压力,教育部推动义务教育阶段实施“双减”政策,其中核心举措为课后延时服务。政策目标是通过延长在校时间,实现服务全覆盖,确保学生在校完成作业,同时保障学生健康发展和家长实际需求。
二、主要措施与要求
“5+2”模式 学校每周5天(周一至周五)提供至少2小时课后服务,结束时间原则上不早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有条件的初中可设置晚自习(不超过2小时,20:30前结束)。
自愿免费原则
课后服务坚持自愿参加,通过家长申请、班级审核、学校统一实施机制运作,优先保障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等群体。
服务内容规范
- 用于完成当日作业、预习复习、阅读拓展等学习活动,不得用于上新新课。
- 学生需遵守课堂纪律,保持安静学习环境。
管理机制完善
- 学校需提前公示服务方案,明确时间、内容、费用等细节。
- 设立小助手负责日常管理,记录出勤、作业完成情况并及时反馈。
三、实施效果与挑战
积极影响: 有效解决家长接送难题,促进作业完成效率提升,部分学校通过社团活动丰富课后生活。 存在问题
四、政策延伸建议
部分城市探索将周六纳入托管范围或延长至18:00,但需综合考虑教师负荷、社区资源等因素,避免政策执行走样。
以上政策仍在各地细化落实中,建议关注教育部及地方教育部门最新通知,以获取准确执行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