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于助人跟乐善好施是两个常被混用的词语,但它们在含义和侧重点上存在一定差异,具体区别如下:
一、核心定义差异
乐于助人 侧重描述 行为本身
,即主动帮助他人解决困难或满足需求,强调"做"的动作。例如:"他总是乐于助人,主动为邻居修理电器"。乐善好施 侧重描述 内在态度
,指内心愿意行善、乐于施舍的品德,强调"喜欢"和"乐意"的心理状态。例如:"她乐善好施,经常捐款给贫困地区的儿童"。
侧重描述 内在态度
,指内心愿意行善、乐于施舍的品德,强调"喜欢"和"乐意"的心理状态。例如:"她乐善好施,经常捐款给贫困地区的儿童"。二、侧重点不同
乐于助人: 关注具体行为,如"帮助迷路的孩子找到家长"。 乐善好施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 乐于助人(如"助人为乐"); 慷慨解囊(如"他慷慨解囊资助贫困学生")。 反义词
乐于助人:见义勇为、舍己为人;
乐善好施:下井投石、打家劫舍。
四、使用场景区分
乐于助人:更口语化,适用于日常描述具体帮助行为,如"他乐于助人,常被邻居夸奖"。
乐善好施:更书面化,常用于评价品德或行为动机,如"她乐善好施的精神值得学习"。
五、历史典故支持
《史记·乐书二》中提到:"闻徵音;使人乐善而好施;闻羽音;使人整齐而好礼",其中"乐善而好施"更强调通过行善获得内心的愉悦感,与"乐善好施"的"乐于"相呼应。
综上, 乐于助人强调"行善的行为",而 乐善好施强调"行善的态度",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对善良品质的描述。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