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中秋节的风俗丰富多样,蕴含深厚的文化内涵,主要习俗包括:
一、核心习俗
祭月与拜月 古代通过设香案、摆上月饼、西瓜、红枣等祭品向月神祈福,广东地区有“拜月娘”或“拜月光”的习俗,由妇女儿童主持。
赏月
以月之圆兆团圆,家人团聚赏月是核心活动。人们会提灯笼、猜灯谜、唱歌,营造欢乐氛围。北方多登高赏月,南方则流行“走月”(如上海、吴地)。
吃月饼
象征团圆美满,最初用于祭月,后演变为家人共享的节日食品。月饼口味多样,常作为礼品互赠。
二、特色活动
猜灯谜
老少围坐猜灯笼上的谜语,增添趣味性,部分灯谜还蕴含爱情故事。
燃灯与走月
- 燃灯: 在院子里点灯祈福,儿童提灯笼游走。 - 走月
观潮与玩花灯 浙江等地有观潮盛事,江中放漂流灯(“一点红”)或制作纸灯笼玩耍。
地方性习俗
- 四川:吃麻饼、蜜饼,燃桔灯或柚子香。
- 河北:月光纸上绘星君像。
- 吉安:用稻草烧瓦罐放醋驱邪。
三、文化象征
月饼: 从祭品演变为团圆象征,口味多样且寓意吉祥。 柚子/西瓜
这些习俗融合了天人合一思想,既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也传递着对家庭团聚的珍视,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