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狗签名网—你的签名好帮手

毛狗签名网—你的签名好帮手

"君子有所为

59

"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并非直接出自《三国志》或《淮南子》,而是对儒家思想的概括和延伸,其核心思想与《论语》中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等观点相契合。

思想渊源

该句最早见于东汉末年陈寿的《三国志·蜀书·先主传》,是蜀汉昭烈帝刘备临终前对儿子刘禅的遗诏。原文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强调道德修养需从细微处着手。

《论语》的相关论述

《论语》中孔子的思想与刘备的遗诏高度一致。例如:"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季氏》)强调公平与德行,"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卫灵公》)则提示需克制小恶以成大德。

后世发展

该句被朱熹等儒家学者进一步阐释,朱熹在《朱子家训》中引用时加入了"人有恶,则掩之;人有善,则扬之"的实践建议。

总结:

此句虽以《三国志》为文献依据,但实际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表达,核心理念源自《论语》,并通过历代学者不断丰富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