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尽悲来,识盈虚有数”出自唐代文学家王勃的《滕王阁序》,其含义和背景可综合以下解析:
一、字面与语法解析
“兴尽悲来”
指快乐到极点时引发悲伤的情绪,体现“乐极生悲”的哲学思想,强调事物发展的辩证性。
“识盈虚有数”
“盈虚”指事物的充盈与空虚、盛衰与衰败,如月相变化、潮汐涨落等自然现象,引申为成功与失败、顺境与逆境的循环规律;“有数”表示这种变化遵循着必然的规律和定数。
二、哲学与文学内涵
自然规律与人生境遇
该句通过宇宙时空的宏大视角,映射人生起伏。如月圆月缺、潮起潮落,暗示盛极而衰的客观规律,提醒人们顺应自然规律,保持平和心态。
辩证思维的体现
王勃在此句中融合了“物极必反”“合久必分”的哲学观,既包含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也暗含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洞察。
三、历史与文化背景
与同时代文学家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并称“前后呼应”,共同展现了唐代文人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该句被后世广泛应用于文学创作与人生哲理的阐释,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表达辩证思维的经典范式。
综上,这句诗通过自然现象与人生境遇的类比,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辩证规律,既包含对自然规律的敬畏,也蕴含对人生无常的豁达态度。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