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逾自厌”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出处如下:
一、基本含义
满足于已学:指学习或做事达到一定程度后,因自满而停止进步,不再追求更高的目标或改进。
二、出处与背景
文献依据 该成语出自《论语·述而》:“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 孔子强调,求学者的最大忌讳是满足于已掌握的知识,而应持续探索与改进。
语境解析
在《李生论善学者》中,王生因满足于记录知识而忽略思考,被李生批评“不过满足于所学,不思则罔”,从而引出“莫逾自厌”的警示。
三、相关辨析
常见误区: 部分解释将“厌”误读为“厌恶”,实为通假字,正确应为“餍”(满足)。 近义词
反义词:需结合具体语境,但“自谦”“虚心求教”等词可形成对比。
四、现代应用建议
在个人成长或学术研究中,应时刻保持谦逊态度,定期反思与总结,避免因固步自封而错失进步机会。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