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然地理核心概念
地球形状 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赤道周长约4万公里,极半径约6357公里。
气候带分布
以回归线(23.5°N/S)和极圈(66.5°N/S)为界,分为热带、温带、寒带,热带终年高温,寒带终年低温。
水文循环
涉及蒸发、降水、径流等环节,长江流域年径流量占全国6.6%,黄河流域仅6.6%,南方湿润地区径流量占82%。
二、地形与地貌
板块构造
地球由六大板块组成(亚欧、非洲、美洲等),板块交界处多地震、火山活动。
山脉与高原
例如喜马拉雅山脉(最高峰珠穆朗玛峰)、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巴西高原(面积500万平方公里)。
沙漠与植被
撒哈拉沙漠(面积900万平方公里)、戈壁(中国西北主要地貌)、热带雨林(亚马逊流域覆盖)。
三、气候与生态
气候类型
包括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沙漠气候(极端干燥)、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
生态平衡
例如亚马逊雨林的物种多样性,非洲大草原的食草动物与食肉动物关系。
四、人文地理要素
人口分布
亚洲、非洲人口稠密,欧洲、北美洲相对稀疏,南极洲无人居住。
城市与交通
例如中国“一带一路”沿线城市(杭州、重庆、成都)、美国的交通网络。
资源与可持续发展
水资源短缺(如中国北方)、矿产资源分布(如澳大利亚铁矿石)、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
五、趣味地理现象
世界热极: 伊拉克巴士拉(58.8℃) 世界冷极
月相变化:新月时月球几乎不可见,满月时整圆
以上内容综合自地理教材、纪录片及权威资料,涵盖自然与人文地理的多个维度,适合课外拓展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