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作为列夫·托尔斯泰的经典之作,其语言艺术具有深厚的哲学内涵和文学价值。以下是书中经典好词与好句的摘抄与解析:
一、经典好词
举重若轻:
原指处理重要事物时态度从容,现多形容说话或做事轻松不费力。
钟灵毓秀:
指山川秀美孕育优秀人才,也比喻环境对人的熏陶。
水滴石穿:
比喻坚持不懈的努力终获成效。
防微杜渐:
在错误或坏事刚露出苗头时就及时制止,防止发展。
衣冠楚楚:
形容人衣着整洁、仪态端正。
卧冰求鲤:
旧时比喻孝子为求得鲤鱼而卧冰,现多引申为孝行。
觥筹交错:
形容宴饮时酒杯交错、气氛活跃。
分庭抗礼:
原指宾主分立庭前对坐,现比喻平起平坐、地位相当。
萍水相逢:
比喻素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
水性杨花:
原指杨花飘落不定,后比喻女子善变或轻浮。
二、经典好句
精神与肉体的冲突
“那时候他不要钱,母亲给他的钱,连三分之一都用不了,他可以放弃父亲名下的田产分给他的佃户;现在母亲每月给他一千五百卢布,他还不够用,为了钱他已经跟母亲有过几次不愉快的交谈。 那时候他认为精神上的人才是真正的我;现在则认为强壮而精力充沛、兽性的我才是他自己。”
(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对“自我”的定义,揭示人性中精神与肉体的冲突)。
社会批判与救赎主题
“我们活在世界上抱着一种荒谬的信念,以为我们自己就是生活的主人,人生在世就是为了享乐。 现在我们知道,既然我们被派到世界上来,那是出于某人的意志,为了达到某种目的。”
(批判功利主义,提出“存在即合理”的哲学思考)。
人性觉醒的象征
“他这才明白过来,原来他在最近这段时期对人们所发生的憎恶,特别是对公爵、索菲雅、米西、柯尔涅依所发生的憎恶,其实就是对他自己的憎恶。”
(通过“自我否定”的过程,体现人性觉醒的契机)。
宗教哲学的融合
“他觉得自己没有办法解决社会现实中的种种罪恶,后来在《圣经》中找到了答案:人不但不可恨仇敌,而要爱仇敌。”
(宗教信仰对人物道德重建的引导作用)。
三、语言特色
托尔斯泰在《复活》中善用象征手法,如将“灵魂的扫除”比作清除内心垃圾的过程,将社会批判融入哲学思考,使作品兼具思想性与艺术性。其语言风格兼具古典性与现代性,既保留了19世纪俄国文学的细腻描写,又蕴含对20世纪社会问题的深刻洞察。
以上摘抄涵盖小说主线与人物塑造的关键语句,可作为理解作品主题与艺术特色的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