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经典著作主要有以下几部:
《道德经》:
又称《老子》,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庄子》:
又名《南华经》,是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其书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庄子》一书主要反映了庄子的批判哲学、艺术、美学、审美观等,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学、人生、政治、社会、艺术、宇宙生成论等诸多方面。
《周易》:
即《易经》,是传统经典之一,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周易》没有提出阴阳与太极等概念,讲阴阳与太极的是被道家与阴阳家所影响的《易传》。
《列子》:
这部典籍名为《列子》,是一部在道家经典中仅次于《庄子》的重要著作。其中运用了大量寓言和生动有趣的说理方式,深刻地阐释了《老子》的思想,因此备受推崇。
《关尹子》:
又名《文始真经》,是先秦时期关令尹喜所著。该书阐述了宇宙万物的根本规律,揭示了真理,并强调体认至精无形的道体,“独与神明居”,即与大道合一的观点。
《文子》:
又称《通玄真经》,是战国时期文子创作的。唐玄宗在天宝元年封文子为“通玄真人”,并尊其著作为“通玄真经”。
《太平经》:
东汉道教太平道典籍,相传由神人授予方士于吉,成书于东汉中晚期,共170卷。内容博大,涉及天地、阴阳、五行等诸多方面,重新构筑了早期道教的“天人合一”思想。
《抱朴子内篇》:
为魏晋神仙道教奠定理论基础的经典,由晋代葛洪所著。它是对炼丹养生方术的系统总结,详细阐述了炼丹的理论、方法和功效等,还涉及到养生、修仙等内容,对后世道教的修炼理论和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
《阴符经》:
关于其成书年代说法不一,近代学者多认为成书于南北朝。全书以隐喻论述养生,李筌将其内容分为“神仙抱一之道”“富国安人之法”“强兵战胜之术”。
《清静经》:
全称《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是道教炼养术重要资料之一,经中以发挥“清静”两字为主,简明地叙述了道家修心养性的基本原则。
这些经典著作构成了道家哲学和道教实践的重要基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