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当是中国戏曲中特有的表演体制,主要指演员根据角色类型进行的专业分工。其含义和特点可概括如下:
一、基本定义
行业属性 行当最初指传统行业或职业分类,如“木匠”“裁缝”等。
戏曲角色分类
在戏曲中,行当特指演员根据角色类型划分的专业分工体系,例如京剧的“生”“旦”“净”“丑”四大类。
二、核心特点
角色与行当的区别
- 角色: 根据人物性别、年龄、身份、性格等特征划分,如“生”(男性角色)、“旦”(女性角色)。 - 行当
艺术化与程式化
行当是戏曲人物艺术化、规范化的形象类型,每个行当都有独特的表演程式和性格特征。例如,老生的表演程式强调稳重、威严,而花脸则注重粗犷、夸张的表演。
历史演变
行当体系随着戏曲发展逐渐形成,某些行当可能因剧种或表演需求产生细分,如越剧的“小生”与京剧的“生”在表演上存在差异。
三、常见行当举例
| 行当 | 角色类型 | 性别/年龄特征 | 表演特点 |
|--------|----------------|------------------------------|------------------------|
| 生 | 男性角色 | 中年及以上男性 | 正直刚毅、儒雅 |
| 旦 | 女性角色 | 青春、中年或老年女性 | 女性化、柔美 |
| 净 | 特殊身份角色 | 男性,性格鲜明(如包拯、曹操) | 面具化、性格突出 |
| 丑 | 丑角 | 男性或女性,滑稽或奸诈 | 诙谐幽默、造型夸张 |
四、总结
行当既是戏曲表演中角色与演员分工的统一体系,也是中国传统戏曲程式化艺术的集中体现。通过不同行当的表演程式,戏曲能够塑造出丰富多样的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