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接引用典故
《泊秦淮》- 杜牧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引用陈后主(陈叔宝)因沉迷《玉树后庭花》导致亡国之祸的典故,讽刺晚唐统治者醉生梦死,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直接引用《史记·冯唐列传》中魏尚持节赦免的故事,表达希望君主重用贤才的愿望。
《行路难》- 李白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借用姜太公垂钓和伊尹乘舟梦日的典故,抒发对政治机遇的渴望。
二、化用典故
《蜀道难》- 李白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化用《史记·蜀世家》中李冰开凿蜀道的传说,夸张表现蜀道艰险。
《满江红·怒发冲冠》- 辛弃疾
“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反用班超弃文从武的典故,表达对南宋朝廷苟且偷安的愤懑。
三、其他经典案例
《出塞》- 王昌龄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化用卫青、霍去病抗击匈奴的典故,抒发对边疆安宁的期盼。
《赤壁赋》- 苏轼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借用庄子“朝菌不知晦朔”的典故,表达人生短暂与宇宙永恒的哲思。
四、典故在诗词中的作用
典故的运用可增强语言表现力,使诗句含蓄深远。明用典故直抒情感(如苏轼、李白),暗用典故含蓄表达(如李白、杜牧),反用典故则通过典故反衬现实(如辛弃疾)。学习时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典故内涵,才能体会其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