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兵革互兴
指战争频繁,战乱相继发生。出自南朝·梁·江淹《铜剑赞序》:“春秋迄于战国,战国至于秦时,攻争纷乱,兵革互兴。”
二、 战火连天
形容战斗持续不断,战乱弥漫。如《三国演义》开篇即用此成语描绘三国鼎立初期的战乱局面。
三、 战乱不息
强调战争没有停息,持续不断。常与“生灵涂炭”等成语连用,突出战乱对人民的残酷影响。
四、 兵连祸结
战争接连不断,带来无穷灾祸。例如《左传》记载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战乱与灾祸交织。
五、 血流成河
以夸张手法表现战斗惨烈,鲜血染红河流。如杜甫《春望》诗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悲怆意境。
六、 赤地千里
形容因战乱导致土地荒芜,人烟稀少。常与“生灵涂炭”并列使用。
七、 兵不厌权
原指战争中要灵活运用权术,后也比喻战争频繁。但需注意该成语含贬义,多用于批评滥用武力。
八、 干戈载戢
武器收藏起来,比喻和平时期。与“战火连天”形成鲜明对比。
补充说明:
破斧缺斨:出自《诗经》,比喻战争必须付出代价;
枕戈寝甲:形容长期处于战争状态,如《史记》记载将领常持戈枕而眠;
以逸待劳:虽为战术策略,但也反映战争频繁导致的战略调整。以上成语可根据具体语境选择使用,注意区分中性表达(如“兵革互兴”)与贬义表述(如“兵不厌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