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莫衷一是”“聚讼”“未置可否”这三个成语的含义及用法,综合权威资料整理如下:
一、莫衷一是
含义
形容意见分歧,无法达成一致结论,常用于描述多种观点并存且无定论的情境。
出处
最早见于清代吴趼人《痛史》第三回:“诸将或言固守待援,或言决一死战,或言到临安求救,议论纷纷,莫衷一是。”
用法
主语:集体(如团队、公众)
近义词:众说纷纭、各执一词、莫辨是非
反义词:众口一词、一针见血
二、聚讼
含义
指众人争论不休,长时间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强调争议的持续性和激烈程度。
出处
同样出自《痛史》:“聚讼盈庭,莫衷一是。”
用法
主语:群体(如学者、民众)
近义词:争议不断、口舌之争
反义词:休养生息、共识达成
三、未置可否
含义
指对某事不发表明确意见,保持中立或沉默态度。
出处
《痛史》中描述:“未置可否,但默观其变。”
用法
主语:个体(如官员、旁观者)
近义词:模棱两可、含糊其辞
反义词:明言反对、旗帜鲜明
四、补充说明
莫衷一是与 聚讼常结合使用,前者强调结果(无结论),后者侧重过程(持续争论)。
未置可否常与其他表达搭配,如“未置可否,但默观其变”,突出沉默或观望态度。
通过以上分析,可更全面理解这三个成语在语境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