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出土的古本《庄子》主要有以下三个版本:
战国中期原版 该版本由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共同创作,是《庄子》最原始的文本形态。由于战国时期文献流传较少,这一版本的具体内容已难以完全确认,但可确定其成书时间不晚于战国末年。
郭象注本(西晋)
西晋时期郭象为《庄子》作注,形成《庄子注》,分内篇7篇、外篇20篇(或28篇),是现存最早的官方注本。该注本对后世影响深远,奠定了道家注解传统的基础。
其他重要注本
除郭象注本外,还有:
- 成玄英疏(唐朝):《庄子注疏》的组成部分,与郭象注本并称“南北朝双注”;
- 郭庆藩《庄子集释》(晚清):收录《庄子》及《列子》注解,是清代官方修注的代表作;
- 王先谦《庄子集解》(清末):对前人注解进行校勘,是近代重要注本之一;
- 刘文典《庄子补正》(民国):纠正前人注解错误,补充遗漏内容;
- 王叔岷《庄子校诠》(当代):综合历代注解,是现代权威注本。
补充说明:
司马迁《史记》中提到的“庄子”指战国中期原版,但该版本内容已失传,现存文献均基于后世注本。- 通行本《庄子》(如中华书局出版)仅包含7万字,远少于司马迁记载的十几万字,差异源于后世删节。- 《庄子》现存文字约23000-27000字,包含内篇7篇、外篇28篇、杂篇14篇,另有3篇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