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五蠹》中的“五蠹”最后一个字读作 dù,与“虫”同音。以下是具体说明:
字音与字义
“蠹”在古代汉语中本义指蛀蚀器物的昆虫,如“木蠹”。在《五蠹》中,韩非子用“蠹”比喻危害国家或社会的行为或人物,引申为“祸害国民的人和事”。
“五蠹”的组成
文章中提到的五种人分别是:
- 学者(儒家):主张仁政,但被韩非子视为阻碍法治的群体;
- 言谈者(纵横家):以游说闻名,影响政治但缺乏实干;
- 带剑者(游侠):崇尚武力,可能威胁统治;
- 患御者(依附贵族者):削弱中央集权;
- 工商之民:被韩非子批评为追求物质利益而忽视国家利益。
其他争议说法
个别资料提到“守株待兔”中的“株”字可能读作dǔ,但这是对“蠹”字读音的误解。根据古音和字形分析,“株”在此处应读作zhū。
综上,《五蠹》的“蠹”字读音为dù,且为形声字,本义与害虫相关,后引申为比喻意义。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