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正月初一(元日)
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习俗:放鞭炮、饮屠苏酒、换桃符(春联前身)。
二、正月初二(回娘家)
晏殊《少年游》:如花似叶,岁岁年年,共占春风。如花似叶,岁岁年年,共占春风。
习俗:嫁女回娘家拜年,夫家备宴迎接。
三、正月初三(上元节前夜)
韩淲《正月初三日》:新年喜共闲僧语,薄暮明灯下纸帘。活火慢煎茶渐熟,呼童时把炭来添。
习俗:与僧侣聚会、品茶、准备年货。
四、正月初四(灶神归位)
沈宣《蝶恋花》:接得灶神天未晓,爆仗声喧,催要开门早。新画钟馗先挂了,大红春联销金好。
习俗:燃放鞭炮迎接灶神回位,贴春联、挂钟馗像。
五、正月初五(财神诞)
蔡云《竹枝词》:五日财源五日求,一年心愿一时酬。正月初五人们燃放鞭炮,喜气洋洋。
习俗:祭财神、放鞭炮、吃财神糕、接财神像。
六、正月初六(送穷)
姚合《晦日送穷》:年年到此日,沥酒拜街中。万户千门看,无人不送穷。
习俗:街头祭拜送穷神、燃放鞭炮、驱邪避灾。
补充说明
正月初三:部分文献提到“正月初三”为“上元节前夜”,但更广泛认可为正月初三本身无特定统一习俗,个别地区有上元节前夜的习俗。
正月初六:主要习俗为送穷,但其他地区可能有祭扫、家庭聚会等习俗差异。
以上诗词均围绕传统习俗展开,若需更详细的背景或赏析,可进一步查阅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