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通过描绘中秋月夜的静谧景色,抒发了诗人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之情。全诗四句二十八字,意境深远,语言凝练,是中秋诗词中的经典之作。
一、诗意解析
首联:中庭地白树栖鸦 - “中庭地白”:
以“地白”二字概括月光照耀下庭院的银白世界,营造出空灵、澄静的秋夜氛围,类似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意境。
- “树栖鸦”:鸦雀栖息于树,暗示环境的幽静与冷清,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孤寂。
颔联:冷露无声湿桂花 - “冷露无声”:
秋露悄然降临,烘托出无声无息的寒意,强化了月夜的肃穆感。
- “湿桂花”:露水打湿桂花的细节,既写实又带有一种清冷的美感,桂花的香气更增添了秋夜的幽深。
颈联:今夜月明人尽望 - “人尽望”:
明月当空,人人仰望,点明中秋望月的普遍性,但诗人未直接表达思念,反而以“人尽望”反衬自己的孤独。
尾联:不知秋思落谁家
- “秋思落谁家”: 以疑问句收尾,将个人的思乡之情升华为普遍的人类情感,秋思如月光般洒落人间,含蓄而深沉。 二、艺术特色 以景寄情
语言凝练:如“地白”“湿桂花”等词,用极简语言营造丰富意境。
意境拓展:由个人思念扩展到人类普遍情感,使诗意更具有普遍共鸣。
三、中心思想
诗人借中秋明月,表达对远方亲友的思念,同时抒发对团圆的渴望。通过“秋思落谁家”的反问,既展现自身寂寥,又暗示人类共通的思乡情怀,意境开阔且含蓄深远。
附:全诗原文与注释
原文: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注释:
“时会琴客”:诗题注解,说明此诗可能为与友聚会时所作,并非独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