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端午节手抄报的资料,可归纳为以下要点:
一、节日背景
时间与名称 端午节是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龙舟节、午日节等。 源于对龙图腾的崇拜及纪念屈原的传说,屈原于五月初五投汨罗江后,民间以投粽子驱邪、划龙舟祭奠。
历史演变
最早见于《荆楚岁时记》,后因战国时期楚国文化影响扩大,成为汉字文化圈共同节日。
二、核心习俗
赛龙舟
源自驱邪祈福的龙图腾崇拜,现成为端午节标志性活动。赛龙舟时,龙舟装饰华丽,船长指挥,鼓手击节,岸上观众呐喊助威,场面热烈。
吃粽子
用竹叶包裹糯米,内有红枣、豆沙等馅料。包粽子需技巧,非专业人员易失败。粽子象征团圆与幸福,不同地区有甜咸之分。
其他习俗
- 挂艾蒲与菖蒲: 驱邪避灾,民间在门上悬挂艾草或菖蒲。 - 饮雄黄酒
- 系五彩线:儿童佩戴五彩线,寓意驱邪保平安。
- 赛龙舟祭屈原:部分活动以纪念屈原为主,包含投粽、击鼓等仪式。
三、文化内涵
端午节融合了自然崇拜与人文精神,既是对屈原的追思,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爱国情怀。赛龙舟象征团结协作,吃粽子传递生活美好,挂艾蒲寄托健康祈愿,共同构成节日文化体系。
四、相关诗词
屈原《离骚》:表达忠诚与忧国情怀,为端午节文化奠定思想基础。
现代诗:如《端午》描绘赛龙舟的热闹场景,“鼓声震天旗飞舞,岸上观众齐呐喊”。
以上内容可结合具体需求整理到手抄报中,注意图文并茂,例如插入赛龙舟图片、粽子制作步骤图等,增强可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