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湖熟,天下足”是一句具有深厚历史背景的谚语,其含义和背景可归纳如下:
一、核心含义
指苏州、湖州一带的粮食丰收对全国粮食供应具有决定性影响。当苏州、湖州地区的农作物成熟时,全国的粮食供应基本得到保障。这一说法反映了太湖流域在当时全国粮食生产中的核心地位。
二、地理范围
苏:指苏州,今江苏吴县(古称吴)一带,位于太湖以东;
湖:指湖州,今浙江吴兴一带,位于太湖以南。
三、历史背景
南宋时期的经济重心南移 南宋时期,随着北方战乱频发,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太湖流域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食产区之一。
农业基础与技术优势
- 吴地(苏州、湖州)耕地面积广阔,以水稻种植为主,且种植历史悠久;
- 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和太湖水利工程的治理,进一步提升了农业生产力,实现农作物一年两熟,上等田亩产量达五六石。
文献记载与流传
该谚语最早见于南宋高斯得《耻堂存稿•宁国府劝农文》,元代任仁发的《浙西水利议答》等文献亦有记载。
四、历史意义
经济影响: 苏州、湖州的丰收不仅保障了当地人口,还通过贸易网络辐射全国,促进了经济交流与发展; 社会稳定
综上,“苏湖熟,天下足”不仅是太湖流域农业发达的缩影,也是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重要历史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