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必居的来历主要有以下三种说法,综合历史记载和传说可归纳如下:
一、酿酒工艺起源说
六必居最初可能是一家酿酒作坊,创始人赵存仁、赵存义、赵存礼三兄弟遵循传统酿酒工艺,制定了“六必”原则:
1. 秸稻必齐:选用优质高粱、小麦等原料;
2. 曲蘖必实:确保发酵原料饱满;
3. 湛之必洁:酿酒过程需保持清洁卫生;
4. 陶瓷必良:使用优质陶器容器;
5. 火候必得:精确控制发酵温度;
6. 水泉必香:水源需纯净无污染。
随着时间发展,六必居逐渐扩展业务,开始生产酱菜,将酿酒工艺融入其中,形成了独特的酱菜制作体系。
二、生活必需品铺说
另一说法认为,六必居最初为山西临汾赵氏兄弟开设的小店,因专营柴米油盐酱醋六种生活必需品得名。这种解释强调其作为“老字号”的民生属性,与“六必居酱菜园”现存的历史证据形成呼应。
三、严嵩题匾说
最广为流传的说法是,六必居因挂有明朝大学士严嵩题写的“六心居”匾额得名。严嵩曾因“六心”难以合作,在“心”上加一撇改为“六必居”。此说法与多家媒体报道及博物馆展示一致。
补充说明
六必居历史可追溯至明正统元年(1436年),至2020年已有490多年历史,是北京最古老的老字号之一;
其核心品牌“六必”仍体现在传统工艺中,如酱菜制作遵循“六必”原则;
六必居酱菜曾远销海外,连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都曾专程采购。
综上,六必居的来历融合了酿酒工艺、民生需求与历史典故,成为中华老字号文化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