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箪食壶饮”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dān sì hú jiǔ,指用竹筒盛饭、葫芦盛酒的简朴饮食方式,常被用来形容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或清贫的生存状态。具体解析如下:
一、基本含义
字面解释 - 箪:
古代盛饭的竹器
- 食:食物(此处指米饭)
- 壶:盛水的器皿
- 浆:古代带酸味的饮料,借指酒
- 整体指“一箪食物,一壶酒”的简朴饮食。
引申含义 该成语常被引申为安贫乐道的精神境界,强调在困境中保持乐观态度。例如,颜回虽居陋巷,仍“不改其乐”。
二、出处与典故
典故来源
- 孔子的赞誉: 《论语·雍也》中,孔子称赞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体现了其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 - 其他文献
近义词与相关成语 - 近义词:
箪食瓢饮(同义,强调饮食简朴)
- 相关成语:箪瓢陋巷(源自《论语》,与“一箪食,一瓢饮”并称,突出安贫环境)。
三、用法与情感色彩
用法:可作宾语、定语,例如“他一生箪食壶饮,专注于学术研究”。
情感色彩:中性偏褒义,既可形容物质匮乏的清贫,也可褒扬坚守信念的精神境界。
综上,“箪食壶饮”通过具体的饮食意象,传递出一种超越物质层面的生活智慧,成为中华文化中推崇简朴与坚韧的重要文化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