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下一句是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二者合起来构成《道德经》第六十四章的完整表述: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解析:
结构分析 这三句话通过自然现象(木生长的过程)比喻事物发展的规律:
-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指大树从细小的树苗开始生长;
-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比喻高台由一砖一瓦堆积而成;
-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强调长途跋涉需从第一步开始。
核心思想 - 行动哲学:
倡导“无为而治”,反对过度执着于形式或结果,真正的智慧在于顺应自然规律;
- 实践意义:鼓励从小事做起,积少成多,持之以恒。
应用示例 如职业发展,需从基础岗位积累经验,逐步提升能力,而非好高骛远。
其他说明:
常见误区:
部分非权威来源可能混淆“为者败之,执者失之”为下一句,但结合上下文可判断其实际为后续哲理;
历史典故:《道德经》第六十四章还包含“治之于未乱”等思想,共同构成老子哲学体系。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