懈怠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需结合不同语境理解,具体可分为以下要点:
一、基本词义
核心含义 懈怠指松懈懒散、怠慢不敬的状态,常表现为缺乏主动性和责任感。
词性
既可作谓语(如“他最近工作懈怠”),也可作定语(如“懈怠的态度”)。
二、不同领域的延伸含义
中医与心理学
在中医理论中,懈怠与“勤”相对,属于“俱舍七十五法”和“唯识百法”中的烦恼类型,指精神松懈或行为散漫。
法律领域
衡平法上指因拖延导致权利受挫,如明知侵权行为却未及时维权。
佛教哲学
包含双重含义:
- 消极懈怠: 对善法不作为(如修行懒散); - 积极懈怠
三、相关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懒惰、松散、怠慢、散漫;
反义词:勤奋、勤勉、积极、进取。
四、典型用法示例
描述行为:
“他最近工作懈怠,项目进度严重滞后。”
心理状态:
“她因长期懈怠导致自信心崩溃。”
法律场景:
“原告因懈怠主张权利被法院驳回。”
五、克服懈怠的建议
佛教视角:通过禅修、持戒培养专注力,破除散漫习气;
心理学策略:设定小目标、奖励机制激发行动力;
生活习惯:规律作息、适度运动提升精气神。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懈怠是一个涵盖行为与心理状态的复杂概念,需结合具体语境深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