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学不可以已"
出自《论语·述而》,强调学习是终身的必修课,不可停止。荀子亦以"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类比学习的重要性,认为人需通过不断积累和反省提升自我。
二、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荀子》中的名喻,既表达后辈在前人基础上更胜一筹的传承关系,也激励后人要勇于超越前人。王安石以此句鼓励突破传统束缚。
三、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通过自然现象比喻积累的力量,强调成功需从点滴做起。刘过、苏轼等后世学者亦以此句倡导持之以恒的奋斗精神。
四、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以此句比喻知识更新的重要性,倡导通过不断学习新知保持思维活跃。它提醒我们,只有紧跟时代步伐,才能避免知识僵化。
五、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通过对比放弃与坚持的后果,强调毅力在成功中的关键作用。王安石、杜荀鹤等也以此句激励人们克服困难,持之以恒。
批注补充:
孔子"不畏浮云遮望眼"体现超越表象的远见,与荀子的实践精神互补;
荀子"吾尝终日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强调行动与思考的结合;
王安石"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则提醒冒险与探索的必要性。这些名言共同勾勒出劝学核心:学习是个人成长与社会进步的基石,需结合实践、积累与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