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诺必寡信”出自春秋时期老子所著的《道德经》第六十三章,其完整表述为:
>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具体解析:
字面含义 - 轻诺必寡信:
指轻易许下的承诺往往缺乏信用,常因对事情估量不足而难以兑现。 - 多易必多难:认为把事情看得太简单,反而会遇到更多困难。
哲学思想
老子通过这一观点强调,处理事务需遵循“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辩证思维,避免因表面现象判断本质,从而规避风险。圣人之所以能成就大事,正是在于他们能洞察“难易转化”的规律。
相关故事
《资治通鉴》中记载,魏文侯因未兑现对群臣的承诺(如雨中冒雨出行),导致信任危机,印证了“轻诺必寡信”的现实意义。
综上,该句不仅是成语“轻诺必寡信”的出处,更体现了老子“知难而进”的辩证哲学思想。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