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狗签名网—你的签名好帮手

毛狗签名网—你的签名好帮手

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及作品

59

列夫·托尔斯泰(1828年9月9日-1910年11月20日)是19世纪中期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其生平与作品可概括如下:

一、生平经历

贵族出身与早年生活

托尔斯泰出生于图拉省贵族家庭,1岁半丧母,9岁丧父,由亲戚抚养成人。1844年考入喀山大学,后因对哲学和道德问题的兴趣转向法律系,但学业不专心。

农奴制改革与早期创作

1847年辍学回乡,尝试改革农奴制,但失败后转向文学创作。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服役期间开始写作,1855年进入彼得堡文坛。

文学创作高峰

- 《战争与和平》(1863-1869):以史诗般的笔触描绘1812年卫国战争,被誉为“史诗级作品”。

- 《安娜·卡列尼娜》(1875-1877):通过安娜与渥伦斯基的爱情悲剧,揭露贵族道德虚伪。

- 《复活》(1899):以聂赫留朵夫的救赎之路,探讨信仰与道德。

晚年思想转变与悲剧结局

70年代末经历信仰危机,转向和平主义,主张“勿抗恶”。1910年因与妻子意见不合离家出走,11月病逝于阿斯塔波沃火车站。

二、代表作品

长篇小说

- 《战争与和平》:全景式展现俄国社会,获诺贝尔文学奖。

- 《安娜·卡列尼娜》:开创心理描写新范式。

- 《复活》:以道德救赎为核心主题。

自传体小说三部曲

- 《幼年》《少年》《青年》:通过尼古林卡成长经历,批判贵族教育。

其他作品

- 《哥萨克》(1853-1863):描绘哥萨克民族生活。

- 《塞瓦斯托波尔故事集》:收录战争与和平时期的短篇小说。

- 《忏悔录》(1879-1882):记录精神探索与自我批判。

三、思想与影响

文学地位:

与莎士比亚、巴尔扎克并称“世界三大文学巨匠”。

社会影响:作品推动俄国社会改革,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哲学思想:强调道德自觉与精神自由,主张“活的宗教”。

托尔斯泰通过丰富作品展现了贵族社会的衰落与平民精神的觉醒,其思想至今仍对文学与社会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