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檀迦利》是印度诗人泰戈尔创作的宗教抒情诗集,其名称“吉檀迦利”的含义和作品主题可归纳如下:
一、名称含义
字面与翻译 “吉檀迦利”是梵文音译名称,意为“献诗”或“献给神的颂歌”。泰戈尔在序言中明确表示,这部诗集是“奉献给神的祭品”,而“生命之歌”是向神献上的具体诗作。
创作背景
该诗集创作于1910年,是泰戈尔早期宗教诗的代表作,与《飞鸟集》并称“泰戈尔两大诗集”。诗集中的“神”并非指具体宗教中的神祇,而是象征着人类对真理、美好与永恒的追求。
二、作品主题与风格
核心思想
- 泛神论: 泰戈尔在诗中表达了对神的赞颂与渴望,但更强调人与神在精神层面的合一,而非传统宗教的崇拜。 - 生命哲学
艺术特色
- 诗集采用象征手法,融合自然景观、神话传说与现实生活,形成独特的“变幻多姿的自然哲学”。
- 语言风格清新自然,充满泥土芬芳,被评价为“带有神秘色彩的抒情诗集”。
三、历史影响
泰戈尔凭借《吉檀迦利》获得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该作品对亚洲及世界文学产生深远影响,尤其对郭沫若、冰心、徐志摩等中国现代作家产生重要启发。
综上,“吉檀迦利”既是诗集的题名,也隐含着诗人对神、生命与自然的哲学思考,是泰戈尔宗教诗与抒情诗结合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