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雨的古诗、成语和俗语,综合多个权威来源整理如下:
一、古诗
《绝句》- 杜甫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以细腻笔触描绘春雨的温柔与春风的惬意,成为描写春雨的经典之作。
《寒食》- 李山甫
"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
通过雨景反衬春日生机,展现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别严士元》- 刘长卿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以视听结合的手法表现细雨的朦胧美感。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被赞为"诗史"的杜甫,通过此诗赞颂春雨的及时与润泽。
《有美堂暴雨》- 苏轼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描绘暴雨的磅礴气势与雨后初晴的清新。
二、成语
烟雨蒙蒙: 形容细雨迷蒙的景象,如"江南烟雨"的典型意象。 比喻共同经历患难,如"风雨同舟共济"。 原指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后喻良好的教育。 形容雨势极大,如"如注"的磅礴感。 比喻方式和缓,不粗暴,如"政通人和"的隐喻。 三、俗语 湖南俗语,谐音"天要下雨,地要刮风",表达自然现象与人事的关联。 湘西吉首俗语,预示有雨的民间信仰。 云南部分地区俗语,反映当地气候特征。 四、其他经典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风雨同舟:
春风化雨:
倾盆大雨:
和风细雨: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
大头大头,落雨打头:
雨天不冷不晴:
"燕子归来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欧阳修《生查子·元夕》):通过烟雨渲染孤寂氛围。
以上内容综合了不同时期、地域的雨文化表达,涵盖自然描写到人文寓意,展现了雨在中华文化中的多重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