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妈妈”的歇后语是汉语中富有生活气息的民间语言形式,常通过谐音、比喻等手法表达对母亲的独特情感和观察。以下是综合整理的相关歇后语:
一、形容母亲性格
1. 皮皇帝的妈妈——皮太后
2. 皮太厚——与“皮皇帝”对应,强调母亲性格强势
3. 妈妈哭儿子——真伤心
4. 妈妈姐妹众——多姨多疑
二、描绘生活场景
1. 蝌蚪找妈妈——看谁都不像
2. 找谁都不像——叫花子的妈妈坐月子——要什么没什么
3. 床底吹喇叭——吓妈妈/吓老婆
4. 保姆当妈妈——熟手/手熟/替别人欢喜
三、反映年龄特征
1. 八十岁的妈妈扎红头绳——老来俏
2. 八十岁老妈妈儿不穿裤子——倚老卖老
3. 八十岁老妈妈儿穿红袄子——应远不应近
4. 八十岁妈妈嫁人家——却是图生图长
四、特殊形象比喻
1. 寿星老爷卖妈妈——倚老卖老
2. 瓜子打翻了——妈妈哭——护子
3. 猴子生猴子——子子孙孙都是妈
注:部分歇后语存在地域差异,如“妈妈姐妹众”与“妈妈的姐妹好几个”表达类似意思,均形容母亲有众多姐妹。建议结合具体语境选择使用,注意谐音可能带来的歧义。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