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谭学讴”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成语,而是源自《列子·汤问》中记载的典故,常被引申为虚心求学、学无止境的寓意。以下是具体解析:
一、典故来源
核心人物与事件 薛谭是春秋时期鲁国人,以歌唱见长,向秦青学习讴歌技艺。学成后自认为已掌握全部技艺,欲辞归。秦青为考验他,于郊外高墙外悲歌,其声震林木、止住行云,薛谭深感不足,遂重返师门继续学习。
核心成语
该典故直接引用了成语“响遏行云”,形容歌声高亢嘹亮,连云彩都被止住。
二、寓意与延伸
虚心求学: 薛谭因自满而半途而废,后经秦青的激励认识到学无止境,强调学习需持之以恒、虚心向善。 学无止境
三、相关成语对比
与“薛谭学讴”寓意相近的成语包括:
浅尝辄止:指不深入钻研,与薛谭的教训形成鲜明对比。
持之以恒:强调长期坚持,是薛谭最终改过的关键。
综上,“薛谭学讴”虽非成语,但通过典故传递了深刻的哲学思想,常被用于劝诫人们保持谦逊态度、持续学习。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