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搜索结果,李白被贺知章称为“泣鬼神”的诗作是《相和歌辞·乌栖曲》,其诡异氛围和深刻内涵常被细思极恐。
《相和歌辞·乌栖曲》原文及解析
原文 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 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日。 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 东方渐高奈乐何!金雕玉砌的宫殿中歌舞升平,绝色美人倚在君王怀中,三分醉意七分放纵,
这原本应该是热闹的,明亮的,但视线掠过圈地为牢的美梦,就能看到姑苏台上眼神阴鸷的乌鸦,
它们黑压压落了一片,在暮色中嘶哑地鸣叫,而被丝竹乐声包围的人们,是发现不了的,
温暖灯光洒在舞姬身上,殊不知青山逐渐隐没在黑暗中,即将被粘稠的夜色吞噬,
在昏林暮鸦的阴森包围中,这场狂欢显得如此格格不入,
光阴如流水般淌过,日暮到夜深,直至又一个黎明,浑噩度日的君王却未曾察觉。
诡异氛围的营造
- 意象选择: 通过“姑苏台”“青山”“秋月”“江波”等意象,构建出一种幽冷、压抑的意境。 - 时间与空间的错觉
- 细节描写:如“银箭金壶漏水多”的细节描写,暗示了宫廷生活的荒诞性。
历史背景与争议 该诗原为陈后主所作,李白借用其题创作,但杜甫曾评价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可见其艺术感染力。尽管杜甫的评价更广泛,但《乌栖曲》的诡异氛围仍被后世视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其他争议性作品
《白马篇》:
因“杀人如剪草”一句被部分读者视为最“吓人”的诗作,但更多体现的是豪侠气概而非恐怖氛围。
《长门怨》:虽营造阴森环境,但主要抒发宫妃哀怨,与“细思极恐”的标准略有差异。
综上,《相和歌辞·乌栖曲》凭借其独特的意象组合和叙事技巧,成为李白诗歌中兼具艺术性与诡异氛围的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