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前三章原文及解释如下:
一、第一章《大学之道》
原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解释
明明德:通过发扬光大光明正大的品德(如仁、义、礼),实现个人道德的提升。- 亲民:革新旧俗,教化民众,使人人弃恶从善。- 止于至善:以最完善的道德境界为目标。- 八条目:
1. 知止:明确目标后才能心志坚定;
2. 定:心志坚定后才能内心安定;
3. 静:内心安定后才能从容思考;
4. 安:从容思考后才能有所收获;
5. 變:思考后才能实现目标。- 本末与终始:事物有根本与枝末、开始与终结,认识规律才能接近真理。
二、第二章《康诰》
原文:作新民,作圣民。民既圣而国治,国治而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解释
作新民:革新民众,使其弃旧图新。- 作圣民:通过道德修养达到圣人的境界。- 修身为本:从个人修养出发,逐步扩展到家庭、国家乃至天下。- 本乱末治:若根本不修,枝节无法治理。
三、第三章《汤之盘铭》
原文: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作圣作贤,惟日新。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
解释
日新:强调不断革新,如《诗经》中“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自我修炼过程。- 君子风范:通过持续努力达到文质彬彬、威严庄重的君子境界。- 止于至善:最终追求完美品德。
总结
前三章构建了《大学》的“三纲领”与“八条目”体系,强调从个人道德修养出发,逐步实现家庭和谐、国家治理与天下太平的递进关系。其核心思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