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中“疾”与“恙”均指疾病,但程度、用法和侧重点存在差异,具体如下:
一、字义与程度
疾 - 本义:
指兵伤,后泛指疾病,侧重外感或急性病,程度较重。 - 引申义:可表示疾病、毛病(如“疾恶如仇”)、迅速、憎恶等。
恙 - 本义:
指忧虑或七情不节导致的内伤病,程度较轻。 - 引申义:多用于问候语(如“别来无恙”),实际可能未生病。
二、用法与语境
疾:
常用于描述具体病症(如“疾风”“疾驰”)或严重疾病(如“疾患”“大病”)。 - 在文言文中可作动词(如“疾苦”)或名词(如“疾病”)。
恙:
多用于书面问候,表达关心(如“问安”“问疾恙”)。 - 实际使用中可能轻描淡写,不一定指真实疾病。
三、核心区别
程度差异:疾(小病/急性病)> 恙(轻症/问候)。- 语义侧重:疾强调外感或严重性,恙侧重心理或礼貌性表达。
四、典型例句
疾:
“君有疾在腠里,不治将恐深”(《扁鹊见蔡桓公》)。 - “疾风知劲草”(比喻严峻考验)。
恙:
“别来无恙”(见面问候)。 - “疾虫为患”(比喻小患)。
综上,“疾”与“恙”在古汉语中需根据语境区分使用,前者多指实际疾病,后者多用于礼貌性问候。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