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狗签名网—你的签名好帮手

毛狗签名网—你的签名好帮手

中庸文言文经典名篇?

59

《中庸》是儒家经典之一,原属《礼记》第三十一篇,相传为战国时期子思所作。其内容肯定“中庸”是道德行为的最高标准,认为“至诚”则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并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和认识方法。宋代学者将《中庸》从《礼记》中抽出,与《大学》《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宋元以后,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和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以下是《中庸》中的一些经典名篇:

天命之谓性

原文: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译文:天所赋予人的东西就是性,遵循天性就是道,按照道的原则修养就是教。道是时刻不能离开的,如果可以离开,那就不是道了。因此,君子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要谨慎,在没有人听见的地方也要有所戒惧。最隐蔽的地方最容易显露,最细微的事情最容易彰显,所以君子在独处时要更加谨慎。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

原文: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译文:喜怒哀乐等情感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中”;表现出来以后符合节度,叫做“和”。“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则,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万物便生长繁育了。

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原文: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译文:君子的言行符合中庸之道,小人的言行违背中庸之道。君子之所以符合中庸,是因为君子能在变动不居中做得适度;小人之所以违背中庸,是因为小人肆无忌惮,专走极端。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原文: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译文:爱好学习,虽然不是智慧,但已经接近于智慧了;只要将所学付诸实践行动,就已经接近于“仁道”了;只要还有羞耻之心,就已经接近于勇敢了。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

原文: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译文:由于内心诚实而明察事理,这叫作天赋的本性;由于明察事理后达到内心真诚,这叫作后天的教育感化;凡心真诚也就会自然明察事理,而明察事理也就会做到内心诚实;真诚永远是处世的不二法门。

这些经典名篇不仅体现了儒家的中庸思想,还包含了关于学习、修养、道德等方面的深刻见解,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