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万·彼德罗维奇·巴甫洛夫(1849-1936)是俄罗斯生理学家、心理学家,被誉为"条件反射理论的奠基人",其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领域:
一、条件反射理论
经典条件反射的发现 通过"假饲"实验(1888年),巴甫洛夫发现狗在食物出现前的铃声等无关刺激也能引发唾液分泌,将食物引起的非条件反射转化为条件反射,揭示了学习行为的神经机制。
信号系统学说
提出人类特有的"第二信号系统"(语言),认为人类通过语言等抽象信号形成复杂反射,区别于动物的本能反应。
二、消化系统研究
消化液分泌机制
通过外科手术和生理学实验,证明神经系统可控制消化活动,例如设计"巴氏小胃"手术以研究胃的消化功能。
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的区分
明确将食物直接引起的唾液分泌定义为非条件反射,而通过学习建立的反应称为条件反射。
三、神经活动学说
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
提出大脑皮层和边缘系统在情绪、记忆等高级功能中的重要性,划分了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
条件反射的神经基础
证明条件反射涉及大脑皮层与边缘系统的协同作用,为行为主义心理学奠定基础。
四、其他贡献
诺贝尔奖: 1904年因消化系统生理学研究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首位获此奖项的俄国人。 跨学科影响
五、学术地位
巴甫洛夫的研究突破了传统生理学范畴,被视为心理学发展史上最具影响力的理论之一,被《美国心理学家》评为"20世纪十大心理学理论"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