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刊之词”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含义
指正确到不能改动的言论,常用于形容文章、言辞精准得当、无懈可击。其中“刊”指古代在竹简上写字时,发现错误需削除,因此“不刊”即“不可削除”,引申为不可更改。
二、出处与背景
该成语出自《论语·公冶长》,原文为“《诗》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思无邪。其言皆中道而行,无瑕矣。其词之信,可谓不刊。”孔子称赞《诗经》的言论纯正,不可更改。
三、常见误区
误认为“不能刊登” 部分人误将“刊”理解为“刊登”,从而认为“不刊之词”指不能发表的言论。这种理解源于现代汉语中“刊”字的多义性,但成语本义仍以“不可更改”为核心。
贬义误解
少数人误认为该成语含贬义,认为其指“不能登大雅之堂的言论”。实际该成语是褒义词,用于赞颂言论的正确性和权威性。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 确凿不移、金玉良言、不朽之作 反义词
五、例句
1. 鲁迅的杂文以犀利笔触剖析社会现象,其中许多观点成为不刊之论;
2. 这位学者的理论体系逻辑严密,其观点被公认为不刊之论。
综上,“不刊之词”应结合其本义“不可更改的言论”理解,既非指“不能刊登”,也非贬义表达,而是对正确言论的高度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