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雪啖毡”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 niè xuě cān zhān,指在极其贫困的条件下,连雪和毡子(一种厚实织物)都用来充饥的艰苦生活状态。该成语出自明代高明戏剧《琵琶记》第二十一出:“啮雪吞毡,苏卿犹健;餐松食柏,到做得神仙侣。”
具体解析:
字面含义
- “啮雪”指咬食雪块充饥;
- “吞毡”指吃毡子(一种厚织物)以解饿。两者结合,突显在极度匮乏条件下的生存困境。
引申含义
- 除直接描述贫困生活外,还常被引申为形容人在困境中表现出的坚韧品格,如勇敢面对困难、不屈不挠的精神。
使用场景
- 可用于描述历史人物或现实中的贫困群体,例如:“在战乱年代,百姓吃雪啖毡,生活困苦。”
- 也可用于褒扬特定职业人群的顽强意志,如:“科研工作者在艰苦条件下仍坚持研究,真可谓啮雪吞毡。”
注意事项:
该成语侧重强调生存环境的恶劣,而非单纯描述行为本身,需结合语境判断是否适用。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