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耻下问这个成语出自《论语·公冶长》,讲述的是春秋时期卫国大夫孔圉的故事。孔圉聪明好学,非常谦虚,在他死后,卫国国君赐给他“文”的谥号,因此后人尊称他为孔文子。孔子的学生子贡对孔圉被授予如此高的评价感到不解,于是去问孔子:“老师,孔圉凭什么可以被称为‘文’呢?”孔子回答说:“孔圉非常勤奋好学,聪明灵活,而且经常向比自己地位低下的人请教,一点儿也不感到羞耻。因此,赐给他‘文’的称号并非不恰当。”
建议:这个成语用来形容那些虚心好学,不自以为是,不因对方地位或学问不如自己而感到羞耻的人。它鼓励人们要保持谦虚的态度,不断学习,不耻下问,以提高自己的知识和修养。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