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言绝句的平仄是汉语诗词中通过调整字音高低形成的声调规律,主要用于规范诗句的音韵美和节奏感。具体规则如下:
一、基本格式与平仄规则
五言绝句的基本格式为四句,每句五个字,存在两种主要形式:
仄起式 - 格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 示例: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特点:首句第二字为仄声(如“依”“入”)。
平起式
- 格式: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 示例: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 特点:首句第一字为平声(如“城”“风”)。
二、平仄的声调分类
平声: 包括阴平(如“天”“地”)、阳平(如“山”“川”) 仄声
三、平仄的相对性与粘性
相对性:
- 一联内相邻句的平仄需相对,如“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两联之间需“平粘平,仄粘仄”,即下联出句第二字平仄需与上联对句第二字一致。
粘性:
- 平仄需相间出现,形成抑扬顿挫的节奏,例如“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四、特殊说明
可变字:第一、第三字可灵活处理,但需符合基本句型(如“仄起式”首字第二字为仄声);
韵脚:五言绝句通常要求押韵,但平仄规则优先于押韵。
五、作用与意义
平仄通过声调的交替变化,使诗句具有音乐性和节奏感,是近体诗(如律诗、绝句)的核心特征。掌握平仄规律有助于提升诗词的审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