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脱兔”成语的故事,其出处和含义可归纳如下:
一、成语出处
“脱兔”出自《孙子·九地篇》的军事谋略:“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这句话通过“处女”和“脱兔”两个意象,形象地描述了战争中先示弱后突袭的战术。
二、典故解析
“始如处女”的含义 指军队在未行动时保持谨慎、隐蔽的状态,如同未出嫁的少女般严守门户,不轻易暴露意图。
“后如脱兔”的比喻
当敌方露出破绽或进入攻击范围时,军队需迅速反应,如同受惊的兔子般敏捷逃脱。这种比喻强调行动的迅疾和不可阻挡性。
杜牧的注解
杜牧在《孙子·九地》注解中进一步阐释:“险迅疾速,如兔之脱走,不可捍拒也。” 强调这种战术的突然性和强大冲击力。
三、相关成语扩展
动如脱兔: 与“静如处女”并列,形容行动敏捷,常用于描述军事行动或反应速度。 惊猿脱兔
四、历史应用示例
该战术思想被后世军事家广泛借鉴。例如,唐代陆龟蒙在《杂讽》诗中用“势若脱兔急”形容进攻的迅猛。
综上,“脱兔”不仅是《孙子兵法》中著名的战术比喻,也是汉语成语中表达行动迅捷的经典范例。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