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游子吟》——孟郊(唐代)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以质朴语言表达母爱的伟大,被苏轼评为"诗从肺腑出",成为传诵千古的孝道经典。
二、 《劝孝歌》(多篇)
1. "母称儿干卧,儿屎母湿眠。老母一百岁,常念八十儿。"
2. "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
通过具体场景展现子女对父母的关怀,强调尊亲的重要性。
三、 《别老母》——黄仲则(清代)
"白发愁看泪眼枯,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以悲怆笔触表达子女对年迈父母的愧疚与无奈,反衬孝道的珍贵。
四、 《岁暮到家》——蒋士铨(清代)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细腻描绘游子归家后与母亲的互动,体现子女对父母辛劳的体谅与感激。
五、 《墨萱图·其一》——王冕(元代)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抬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以萱草为喻,抒发游子对母亲思念与愧疚,展现亲情隔阂的无奈。
六、 《思母》——与恭(宋代)
"霜殒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暗中时滴思亲泪,只恐思儿泪更多!"
通过梦境描写表达对母亲的无限思念,情感真挚动人心弦。
七、 《劝报亲恩篇》(节选)
"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尽爹娘穿。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以生活细节强调孝行应体现在日常行为中,被《弟子规》收录为教育准则。
这些诗词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子女对母亲的孝顺与感恩,既有直白抒情之作,也有通过行动体现孝道的佳作,可供参考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