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言绝句的平仄是汉语诗词中通过调整字音高低、长短来形成节奏和韵律的规则,其核心特点包括:
一、基本平仄规则
五言绝句的基本平仄格式主要有两种:
平起式:
首句平起,即第一句第一个字为平声(如“白日依山尽”);
仄起式:
首句仄起,即第一句第一个字为仄声(如“黄河入海流”)。
两种格式的中间两句平仄要求为“平仄相间”,例如:
平起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起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二、特殊说明
首字平仄:
首字可平可仄,不受固定格式限制。例如:
- 平起式首字平:《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
- 平起式首字仄:《鹿柴》(王维)“空山不见人”
- 仄起式首字平:《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
- 仄起式首字仄:《塞下曲》(卢纶)“林暗草惊风”
句尾字平仄:
末句通常为仄声,形成“仄起式”或“平起式”的收尾节奏。
可变位置:
第一、第三字可灵活调整平仄,但需符合基本句型。例如:
- 平起式: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 仄起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三、功能与意义
平仄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音韵美感:平声短促、仄声悠长,形成抑扬顿挫的节奏
语义强化:通过平仄变化突出重点,如用平声字表达情感核心
形式规范:唐代律诗的平仄规则源于五言绝句,后发展为近体诗的根基
四、常见误区
首字限制:部分资料误称首字必须平或仄,实际需根据句型判断
格式混淆:五言绝句与五言律诗的平仄规则不同,需注意区分
通过掌握平仄规则,可提升诗词的音韵美感和表现力,是古典诗词创作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