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诚布公是一个汉语成语,指以真诚、坦率的态度待人接物,具体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核心含义
以诚待人:
指敞开心扉,真诚地对待他人,不虚伪、不隐瞒;
坦率无私:
言行坦率,不谋私利,坚守道义。
二、出处与典故
该成语出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评》中的“开诚心,布公道”,强调以真诚和公正的态度处理事务。诸葛亮以此为准则,深得刘备信任。
三、用法与近义词
用法:可作谓语、定语、状语,例如“他性格坦诚布公,深受同事信赖”;
近义词:待人以诚、开诚相见、襟怀坦白;
反义词:勾心斗角、尔虞我诈。
四、补充说明
部分资料指出“坦诚布公”为误写,正确应为“开诚布公”,但多数词典和语境仍沿用“坦诚布公”的表述。两种写法核心意义一致,均强调真诚与坦率。
综上,坦诚布公是形容人际交往中真诚坦率、毫无隐瞒的品德,是为人处世的重要准则。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