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古代教育家
孔子
- 《论语》:记录其教育思想,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等,强调学与行的统一。
- 《学记》:中国古代最早的教育专著,提出“化民成俗”“教学相长”等教育理念。
孟子
- 《孟子》:主张“性善论”,强调教育应顺应人性发展,与孔子并称“孔孟之道”。
荀子
- 《荀子》:提出“性恶论”,主张通过教育改造人性,强调环境对人的影响。
蔡元培
- 《蔡元培教育文选》:倡导“五育并举”(德、智、体、美、劳),主张教育应服务于国民素质提升。
二、西方教育家
苏格拉底
- 《柏拉图对话录》:通过问答法(产婆术)教学,强调知识即美德。
柏拉图
- 《理想国》:提出“寓学习于游戏”,主张教育应培养理想公民。
亚里士多德
- 《尼各马科伦理学》: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强调观察与实践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洛克
- 《教育漫话》:提出“白板说”,主张绅士教育,强调经验与德行培养。
赫尔巴特
- 《普通教育学》:建立规范教育学体系,提出“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三中心论。
杜威
- 《民主主义与教育》:倡导“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主张“做中学”。
三、其他重要教育家
夸美纽斯
- 《大教学论》:系统论述教育学,提出“泛智教育”思想,被誉为“教育学之父”。
福禄贝尔
- 《人的教育》:关注幼儿发展,主张游戏化教育,对幼儿教育影响深远。
斯宾塞
- 《教育论》:强调科学知识与实用技能教育,主张教育应为社会服务。
叶圣
- 《教学原论》:提出“引导自学”八条原则,主张教育应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四、现代教育家
朱永新
- 《我的教育理想》:主张以学生个体生命为本位,强调教育需适应时代变化。
陶行知
- 《生活即教育》:提出“教学做合一”,主张教育与生活实践结合。
以上教育家及其著作对教育理论的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其思想至今仍对教育实践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