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着寸缕”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 bù zhuó cùn lǚ,指赤身裸体,没有穿任何衣物。该成语常用于形容极度贫穷或狼狈的境遇,也比喻毫无保留或毫无保留地展现真相。
具体解析:
字面含义 - “寸缕”指极细的丝线,引申为衣物;“不着”表示没有。合起来即“没有丝毫衣物”,形容赤身裸体。
成语出处
- 最早见于宋代无名氏的戏剧《张协状元》第四十三出:“大雪下身无寸缕,投古庙泪珠涟涟。”
用法与结构
- 作谓语、定语或状语,多用于描述人的贫困状态,如“身无寸缕的穷人”“身无寸缕地站在雪中”。
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 一贫如洗、身无分文、赤身裸体。 - 反义词
扩展应用:
该成语在文学作品中常与其他意象结合使用,如:
“他身无寸缕,却心怀天下”,强调物质与精神的对比;
“战乱之后,百姓身无寸缕,流离失所”,描绘灾难后的惨状。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不着寸缕”不仅是描述身体状态的成语,更蕴含了社会文化背景和情感表达。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