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诗人威廉·莎士比亚创作的抒情短诗集,具有以下核心特征:
基本定义与结构
十四行诗源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抒情短诗,莎士比亚将其发展至巅峰,共创作154首。每首诗分上下两段,上段8行(abba abba韵脚),下段6行(cdc ded韵脚),每行11个音节。
创作时间与主题
创作于1590-1598年,主要歌颂爱情与友谊,同时蕴含对时光流逝、人生哲理的思考。部分诗作以“黑女士”为隐喻,探讨理想化的情感。
语言与艺术特色
语言精炼且富有比喻,结构严谨,音调铿锵。末两行常作为点睛之笔,以出人意料的构思和警世格言著称,被誉为“诗体巅峰”。
历史地位与影响
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是英语世界最受欢迎的文学作品之一,其创作手法和主题深度对后世诗人(如济慈)产生深远影响,成为人文主义精神的象征。
中文传播与研究
2008年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首次推出中译本,辜正坤翻译。中文研究注重解析其隐喻与时代背景,揭示其作为“人性显微镜”和“时代密码”的价值。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