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春节
《元日》(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2. 《元日·玉楼春》(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沈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二、元宵节
《正月十五夜》(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三、清明节
《清明》(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四、端午节
《端午》(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2. 《端午日赐衣》(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五、重阳节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2. 《秋登万山寄张五》(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六、寒食节
《寒食》(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七、七夕节(补充)
《菩萨蛮·七夕》(陈师道)
东飞乌鹊西飞燕,黄鹤楼高秋月。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八、中秋节(补充)
《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2. 《中秋月》(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以上古诗均围绕传统节日展开,通过生动的意象和语言,帮助小学生理解节日的文化内涵。建议结合节日习俗进行诵读和赏析,以增强记忆和感悟。